Saturday 20 July 2013

口述歷史劇:一個有力的自我認識媒介

(本文原載於《蘋果日報》社會服務版「另眼看戲」專欄。)



王婉容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台灣朋友,做了許多有意義的應用劇場項目。知道在一個學術會議中有機會參加她的工作坊,我連忙報名。

工作坊介紹婉容的「回憶劇場」(Reminiscence Theatre)手法,透過口述歷史,讓人重新探訪個人或社群的歷史和故事,加以梳理整合,用劇場表演形式發表。這個手法用於老人、婦女或一些有特定文化的民族或社區都十分適合。

我們從感官開始回憶兒時故居的畫面、活動、感覺、氣味,繼而圍在一起,分享自己名字、父母名字的由來。我說完後,一位朋友發現自己從未嘗試了解過自己和父母名字的由來,「我今晚回家要好好和父母聊聊天!」從一個工作坊開始,激發的是更深入了解家族歷史的興趣。

接著我分享了一個「使我成為今天的我」的故事,由組員合力演出來。我說了我出生那天的故事。姊姊去母嬰健康院探媽媽,知道她產後沒吃過東西,用身上僅有的幾毫子買菜做了「白菜滾魚蛋湯」給她吃,長大後方知道產後婦人根本不應喝那麼涼的湯,抹一把汗,心裏更覺得虧欠了媽媽。選擇這個故事本來只出於直覺,但把它說過一遍後,我突然明白了故事對我的意義。它並非關於我如何到來世上,而是關於我怎樣從姊姊身上,投射了自己對承擔家庭責任的感受。

很高興有機會從婉容身上體會口述歷史的力量。


文:陳玉蘭,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/課程統籌(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),從事舞台創作、演出、教學、研究、出版、培訓等多元實踐,相信教育乃「育人」而非「教書」,深信社會要進步,需要培育更多懂得感知生命、關懷世界、重視公義的心靈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