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 31 August 2013

戲劇不能逃避情緒

(本文原載於《蘋果日報》社會服務版「另眼看戲」專欄。)



人有七情六慾,戲劇是人性的反映,自然也承載著人生的喜怒哀樂愛惡恨。但接觸過一些教師和社工,很擔心戲劇工作坊出現情緒,特別是負面情緒,結果在設計工作坊時,盡量避免敏感題材,以免觸碰工作對象的情緒。

這個做法有兩個問題。首先,什麼是「敏感題材」實在很難界定。我試過在某沉重醫院場景中,有人拿絕症病人的呆滯神情來開玩笑,一個中年人卻像小學生般拿此來嘲笑自己的同學,故事的沉重氣氛,她完全感受不到!我又試過在一個非常抽離的場景中,大家望著護士示範替病人穿衣的程序,某學員卻突然泣不成聲,工作坊得暫時喊停。由此可見,題材敏感與否其實很仰賴個人反應,導師根本控制不來。

再說,戲劇本質上就是無法脫離情感的!刻意拐過情緒的戲劇,只會變得枯燥乏味,隔靴搔癢,也無法好好發揮戲劇的教育功能。透過戲劇,學員投入自身的血肉和情感,體驗人性的七情六慾,可以帶來的效果,或是抒發平日抑壓的情緒;或是擴闊情感倉庫,發掘自己更多,使自己成為更完整的一個人;或是體味自身欠缺的經歷,建立對他人的同理同感。

又要用戲劇為介入手法,又擔心情緒的出現,是很弔詭的想法。我們要問自己的,不是如何避免情緒的出現,而是如何好好運用戲劇中會出現的情緒。



文:陳玉蘭,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/課程統籌(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),從事舞台創作、演出、教學、研究、出版、培訓等多元實踐,相信教育乃「育人」而非「教書」,深信社會要進步,需要培育更多懂得感知生命、關懷世界、重視公義的心靈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