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 13 May 2014

《戲劇‧通識Crossover》:從學到教

(本文原載於《主場新聞》博客「戲劇教育探知館@ Hong Kong Art School」,2014513日。)
  


《戲劇‧通識Crossover[1]關注的重點,是應用劇場如何促進青少年對社會議題的態度轉變與行為轉變,活動設計參考了有關行為轉變的重要文獻(Fishbein et al., 1992; Prochaska & DiClemente, 1992)。這些文獻指出有三項條件特別有利於促進行為轉變:(1)給予學生較長時間對議題進行持續探索;(2)提供有利環境支持學習;(3)學生有機會在計劃中作出行動。建基於此,我們設計了一個為期七個月,大部份於通識課堂中進行的計劃,並在結尾階段以一個結業演出作為「行動學習」,邀請有興趣的同學參加(由於這個部份在課堂以外進行,不能強求所有同學參與)。

參與結業演出的同學一共九人。她們就《今日香港》這個通識單元中有關基層生活狀況的範疇,編作一齣名為《社會的層哀》的短劇向同級同學展演。透過學生的訪談、研究員以及學校老師的觀察,我們看見這九位同學的轉變特別明顯。她們的通識老師有這樣的看法:

試後活動中那連續多日的創作與排練活動,對那九位學生的影響很大。她們覺得整件事是屬於自己的,是自己創作的……以往同學很多時會覺得學校的活動是我們指派她們去做的,很功能性,但這次是自己從頭到尾去創作……平日為探究活動找資料,她們會敷衍了事,「哦!你要我找資料我便找囉!」但這次……她們告訴我是自己覺得有需要找資料。譬如想知道財叔做地盤究竟一個月有多少薪金呢?日薪又是多少?工資怎樣計算?她們自己上網去找資料,因為有需要塑造自己創作的人物的細節……那份投入感……我問她們,如果七分是滿分,你們平日做功課的投入程度有多少分?「一分左右啦!」這次呢?她們給自己六分。

創作劇場演出不但帶來了自主學習的動機,更令同學獲得一份成就感,為自己能引發其他同學思考議題,感到非常雀躍。她們既興奮又自信的心情,在演出後的焦點小組訪談中,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觀眾的反應,可見一斑:

訪問員:今天的演出,你們覺得有沒有加強了觀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或了解?

Laura:一定有啦!……我們帶出了基層人士的問題讓她們思考,然後主持人問觀眾問題,她們都有思考……她們平日覺得通識課很沉悶,我想她們會希望像我們那樣做drama

Phyllis:我覺得她們看完演出後未必即時想到什麼,但倘若有一天見到一個基層人士,就會想起我們的演出。

Venus:我覺得這樣有趣些,有深度些,不像平日那些PowerPoint那麼沉悶。由於是由我們演出,她們的印象會深刻些,於是會去關心基層人士。

訪問員:若演出不是由你們做,例如由外面的劇團來學校做,會有什麼分別?

Venus:當然由我們做會深刻一些啦!因為觀眾認識我們,我們同樣是青少年,她們會有多些共鳴。外面的劇團做的話,她們很快會忘記……..

Laura:她們會覺得是一份功課囉……

Phyllis:或純粹當是看戲……

Kathy:會覺得假假的……

Iris:我們演,她們起碼會聽。平日我們聽講座,只會挨著旁邊的人睡覺。

Phyllis:非常靜,大家都在打瞌睡。

Laura:完結時會用力拍掌,「好嘢!講完喇!」

Phyllis:然後睡醒一起拍掌。

訪問員:那今天的掌聲與平日有什麼不同?

Phyllis:我覺得她們是真心想拍掌。

Iris:她們在看演出時會笑,會有反應。

Kathy:即是有留意我們在做什麼。

訪問員:你們不說我也不知道原來同學的反應和平日不一樣。

Phyllis:還有演出後的互動環節,她們有參與。平日才不會有人舉手!

由學生變成小老師,「同儕教學」為這九位年輕人帶來了為自己學習負責的態度,讓他們整理學習所得,進一步鞏固知識,並帶來自豪感,更肯定自己的能力。


參考/延伸閱讀:
Fishbein, M., Bandura, A., Triandis, H.C., Kanfer, F. H., Becker, M. H., & Middlestadt, S. E. (1992). Factors influencing behaviour and behaviour change: Final report – theorist’s workshop. Rockville, MD: National Institude of Mental Health.
Prochaska, J. O. & DiClemente, C. C. (1992). Stages of change in the modification of problem behaviours. Newbury Park, CA, Sage.


文:陳玉蘭,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/課程統籌(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),從事舞台創作、演出、教學、研究、出版、培訓等多元實踐,相信教育乃「育人」而非「教書」,深信社會要進步,需要培育更多懂得感知生命、關懷世界、重視公義的心靈。



[1]本文來自香港藝術學院與樂施會合辦的戲劇‧通識Crossover》研究計劃。該計劃探討應用劇場如何運用於世界公民教育,促進青少年的態度與行為轉變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